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孙勤学——书法鉴赏

来源:中国新闻报道作者:江南时间:2020-06-02 16:17:08
\

\

  孙勤学,男,1967年8月生,陕西省富平县流曲炭村人,自幼酷爱书法,高中肄业后,收到商洛艺术馆录取通知,因家庭贫寒放弃书法。2014年重新拾笔练习,2018年参加富平书法大赛获奖,加入富平书法协会,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。

\

  书法不仅是艺术,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一种精神力量。没有书家不通过艰苦持久的临摹而能一夜成名。在书法上是实打实的“持久战”也是实打实的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”即使天赋如王羲之、智永(王羲之七世孙),也无不是通过心摹手追的苦练而达到书法巅峰的。王羲之用行动写出了“临池不辍”这个成语,而他的七世孙智永则创出久负盛名的“退笔冢”,被誉为修练书法的最经典案例。

\

  因此,书法的坚持精神可能超越了书法本身的影响。但就书法而言,想达到一定水平特别是达到较高的水平,没有那种吃得苦中苦的精神,是不可能达到的。良好的天赋能够缩短临摹的时段,但并不能取代临摹的途径。像孙勤学这样失而复得,重拾书法而在短短两年之内被吸纳为县级书协会员,已经非常难得。假如他不是中途而废,那么今天的孙勤学很有可能是中国书协会员,乃至著名书法家。可见,对书法的最爱不是一见钟情,手不释卷而是不离不弃,用一生的时光来研磨笔墨的文字的艺术。

\

  书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演化出了真草篆隶等书体。就影响的范围而言,行草最具影响力。特别是今天倡导书写的时代,行草不仅可以作为书法更具有实际书写功能。这和篆隶不同。你很难想象在作业中或考试当中用篆隶进行书写。但就书法而言,行草书法已臻至巅峰,包括像王羲之这样的书圣都是以行书闻名于世的,何况后世又出现了像颠张醉素、苏黄米蔡、赵孟頫、董其昌、王铎等大家,后辈学行草基本只有望其项背的资格。但学习行草书法的爱好者仍然络绎不绝,蔚然成风。

\

  如何在行草上有所突破,近代以来的于右任、林散之等行书大家都做过深入研究。就普通

  的书法爱好者而言,学行草无非还是以“二王”为宗,或融入篆隶笔意,以不同的行草风格

  示人。但当下书法乱象也让这种正统的风气受到影响。丑书肆意横行,还有什么射书、行

  为书法,把书法界弄的乌烟瘴气,乱花渐欲迷人眼。很多人的行草,除了临帖不够之外

  ,还喜欢自创新风,用风格来标榜自己的书法成就,这是相当可笑的。在当下成为一种时

  髦风气,而后世则能讥笑为跳梁小丑。因此,行草书必须走正统的路子,通过不断临帖

  、背贴,能够出贴,这样才能与古人的书法生命相续。

\

  那些盲目追求功利的行草书法只是一种风气,而书法正气充裕之时,也是它们无所遁形之刻。虽然很多急功近利者对行草书法进行大刀阔斧的“改革”,但真正内行的书家则用自己笔墨进行召唤书法的正统之路。这两种博弈力量将胶着相当漫长的时期。作为纯粹的行草书法爱好,可以不必选贴临帖,也可以不必加入书协参展,但想在书法行内展露头角,用书法艺术来诠释书法艺术,那么选帖、读贴、临贴、背贴、出贴还是必须的途径。孙勤学行草书从底子上来说,其临帖功力不甚深,但也有不错的基础。其行草挥洒自如,笔力遒劲,结体肥厚而不臃肿,笔墨秾纤得衷,晓畅洞达,虽然没有传统行草书的圆润遒美,但厚重之中不乏灵动之气,沉郁顿挫之中有一股勃郁之神髓,亦能令人赏心悦目,得其散淡从容之美。孙勤学的行草书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。如果加以时日,在临帖上再下苦功能真正出贴,那么他的行草应该能够达到远比现在更高的水平。

中国新闻报道

上一篇: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田野书法鉴赏

标签
  • 书法
  • 鉴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