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——
新闻行业垂直网站开启文章之前,先看这样一段文字:
北平四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遗物极多,偶尔郊游,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。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,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,无形中都在诉说,乃至于歌唱,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;由温雅的儿女佳话,到流血成渠的杀戮。他们所给的“意”的确是“诗”与“画”的。
这些美的存在,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,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,在“诗意”和“画意”之外,还使他感到一种“建筑意”的愉快。这也许是个狂妄的说法——但是,什么叫做 “建筑意”?我们很可以找出一个比较近理的含义或解释来。
这段文字,出自一篇建筑考察报告《平郊建筑杂录》,作者正是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梁思成和林徽因。文章发表于1932年,当时梁思成31岁,林徽因28岁。
梁启超嫡孙女、梁思成和林徽因侄女 梁旋女士(中)
7月13日,在“人生第一课读书会”上,我们邀请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侄女梁旋,亲自把这段文字朗读给孩子们听,这群孩子来自国家贫困县、正在北京参加由一起教育科技主办的“2019奋斗之旅”公益活动。
“孩子们,不知道大家从我刚读的这段文字中听出了什么?也许有些人会被我二伯父梁思成和二伯母林徽因的文采与浪漫吸引,与这些相比,我看到的更多是他们与自己事业水乳交融的关系,看到的是他们如此自然地将自己投入进工作后所享受到的幸福”,梁旋告诉孩子们她的理解。
王媚黎同学(右二)
“梁旋奶奶,我长大以后也想像他们一样有所成就,但学习和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被动选择,如何才能坚持自己喜爱的东西呢?”王媚黎同学问道。
“孩子,我跟你分享一些他们考察古建筑的故事吧,或许你能有所领会。要知道,那个年代,出去考察建筑是非常辛苦的。他们的建筑考察可不是我们今天的‘旅行’,那种艰苦让人难以想象。他们的行囊装备是改装的,交通主要靠骡车或自己徒步,道路或是泥泞不堪,或是沙尘滚滚,饭桌上苍蝇成堆,客栈里臭虫横生……
即使这样,他们也坚持了下来。正如我前面说的,他们这么辛苦,很大程度上是热爱,数年的考察,一座座中国古代建筑被发现、测量、整理,他们不觉得累,反而很兴奋和幸福。
除了热爱,还有这是一种责任。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时代,他们冒着很大风险,和妻子林徽因等一起,在并不长的时间里他们走遍了中国近200个县,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建筑,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田野调查科学方法。
孩子们,只有当你充满深深的热爱,用双眼双手去寻找的时候,才能做好一件事,才能散发出家国情怀”,梁旋勉励孩子们说。
黄宇同学(左二)
“梁奶奶,刚刚我们读到的智、仁、勇,如何才能做到呢?”黄宇同学问道。
“孩子,我爷爷曾引用孔子的‘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’来说明这个问题。其实也就是要告诉我们,做人要做到:不惑、不忧、不惧。孩子们,可能这些比较生涩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你们会有更多的体会”。
除了听梁旋奶奶讲故事,孩子们还现场阅读了《少年中国之少年:梁启超传》,与梁启超“对话”。在这一问一答之间,梁旋书中梁启超关于教育的核心理念,都细致的讲解给了孩子们听。梁启超先生和梁旋女士给孩子们上的“人生第一课”,穿越了时空和地域,如繁花一般绽开在了孩子们面前。
梁旋女士
活动发起人、正在美国Master School读高中的李澜韬带领大家一起进行了今天的读书会,还分享了自己出国留学的经历和对家的理解。
“当时我去国外的时候,因为害羞还有口音,不敢说话,也不敢社交,没有好朋友。但我从没有因此哭过,当初我正处于叛逆期,想早点‘逃离’家去美国读书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发现有时候还是非常想家,尤其是当我生病、遇到困难时,我会想起自己的家人,想对他们诉说自己的挫折或痛苦。或许这就是家吧,不管你当初多么叛逆,你会发现,家是永远牵挂的地方。现在,每当想家时,我会闭上眼睛默念:爸爸妈妈,我在美国,我很好,不要担心。”
李澜韬同学
他还展示了自己的父亲写给自己的家书。“信的开头就是吾儿澜韬,如此正式我有些不太适应,心想爸爸肯定有正事找我”,引得大家哈哈笑起来。
信中,李澜韬的父亲鼓励自己多读书:读书,是很好的能超越古今中外“结交朋友”的方式,读书是走向成功重要的拐杖,帮助我们发现最好的自己。父亲还给他推荐了一些值得一读的书(见下图)。
父母给孩子推荐书、陪孩子读书,也是最好的家教方式,父母的阅读兴趣,他们的品行和习惯等,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。
茶香萦绕,书声朗朗,读书会的尾声,也是七天“北京+仪陇”中学生互助公益行动——2019年“奋斗之旅”结束的时候了。七天的北京游学交流,孩子们参观了故宫、长城等历史文化遗产,深入创业公司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,还冒着高温到仪陇籍民工在北京的建筑工地,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奋斗的动力,增强了成就远大梦想的激情。
孩子的眼界有多宽广,胸怀格局就有多大。我们希望“人生第一课”,能通过“托比德育课堂”等互联网科技手段,惠及更多的孩子,去探索像梁启超一样的大家们的精神世界,去探索建立学生、家长、老师三方联动的德育教育新模式!